静对生活 ——读周国平《人生哲思录》有感

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,人们机械的重复着固定的工作,每天忙忙碌碌。然而在这个“程序化”的社会中,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和精力估计自我的精神家园。用周先生的话来说,就是“普遍沉沦于功利性的外在生活,很少有人真正过内在的心智生活”。为此,周先生试图通过这本书,来寻找大多数现代人所丢失的内心世界。全书分为四编,分别是“生命体验”,“情感体验”,“人性观察”和“精神家园”。而每一编又分为许多小节,每个小节又都有细分。涵盖了从对生命起源的探讨,人性本能的追求,到社会的变迁和对尘世间种种琐事的探讨,称之为中国的《培根随笔》,则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“哲学是什么?”这是我看到本书标题后的第一反应,我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,这给了我看下去的动力。周先生在书中写到“每个人需要哲学的程度,或说与哲学之关系密切的程度,取决于他对精神生活看重的程度。”难道我的精神生活是那么的贫弱吗?后来,随着一章章的阅读下去,我渐渐明白了,哲学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,它之所以没有被我发现、重视,是因为我不曾真正静下来去思考关于精神、生命的问题。这被我所忽略的东西正是被生活琐事所掩盖的哲学。

一章又一章,我渐渐的被打动了。“哲学不是公共事业,而是属于私人灵魂的事。”这句话给予了我极大的震撼。他的文字如同一眼清泉,流过我干涸的心田。

我跟随着他的思路,在心灵的深处探索:在《超脱》中,他提出“不反对事业和忙碌,但需要与自己从事的事情适时适当地保持一定的‘距离’”;在《真性情》中,他指出“一个人如果没有袭击的(心灵)田园,不管他当多大的官,做多大的买卖,他本质上始终的空虚的”;在《自爱自尊》中,他提出“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,你要自爱,懂得自己忍受,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”……还有很多很多。每读到我和他思想的共鸣处,我常常会一拍大腿:“对啊,这不是和我想的一样吗?”

其实,他的文章很多并没有标准答案,而是给了读者自己选择的空间,在我们随他慢慢地走完这个发问和探究的过程,我们渐渐平静,思绪更为清朗,同时始终处于对根本问题思考的活泼状态。

他的语言是朴素的,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;他想告诉我们,哲学就应该像这文字一样,永远是单纯朴素的。正因如此,哲学才会被赋予终极与永恒的定义,才会成为对永恒之谜的永恒探索。

事实上,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不是生命的意义,也不是社会的探索。而是面对生活,有时更需要一颗朴素的心,一颗能静的心。

Quin_Meow

阿巴阿巴阿巴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微信扫一扫,分享到朋友圈

静对生活 ——读周国平《人生哲思录》有感
返回顶部

显示

忘记密码?

显示

显示

获取验证码

Clo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