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略忽悠,到底忽悠了谁

在互联网上,有着这样一群中国用户,他们活跃于各大外国论坛,每当有外国网友谈起中国——也许是人均收入,抑或是幸福指数——他们便会以自己演员的天赋,用天马行空的想象,配之以或是正经或是调侃的语言,向那些不明真相的网友描述“一个个人生活无趣、公民素质低下的‘中国‘”。这些人,或是他们组成的群体,在中国互联网上背称之为“战略忽悠局”——一个仅存在于网络幻想中、负责向国外传递假情报的组织。

       初看他们的言论,会给人一种“宁可我负天下人,不可天下人负我”的豪情。但细细评读之后,那贫乏的语言中真正体现的——更多的时候——不是对祖国的爱,而是对祖国形象的诋毁。这样想来,每当中国在外国发生了冲突,受到了指责,国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我们做的如何之差,而很少去考虑对方的过错。相反的,在每每提到中国——作为一个整体的时候,国人总会获得近乎于无穷的“自豪”之情,什么都是正确的,恨不得喊出”China NO.1“来。

    这两种近乎矛盾的性格怎么会同时出现在中国人身上?对我国文化近乎于自卑的软弱和对民族过分的自豪,为何会充斥这万千国人的价值观?“没有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。”其实这一矛盾的种子早已在历史的中深深的埋下。

       1840年,英国以坚船利炮撬开了清国的大门,中华民族近乎屈辱的近代史也拉开了序幕。透过尘封的记录、泛黄的照片,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中国?被侵略、战争、求和、革命、被革命、被侵略……在历史的车轮裹挟之下,中国人被迫舍弃了奴颜婢膝,迎接了“新时代”的到来。“一个人可以被毁灭、但不能被打败。”海明威的这句名言是当时进步思想的真实写照,“五四精神”、“长征精神”、“抗战精神”如同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上生根发芽。这一系列催人上进的乐观主义精神,最终使“中国”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站了起来,这些先烈用鲜血染红的话语,已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魂魄之中。

       但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中,难免会有坎坷挫折。国家意识被过分的夸大,加之外界沟通的闭塞,“爱国”教育被扭曲成了“国家就是一切”,民族自豪爆炸成了民族“自傲”。于此同时,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开始显现:“当年被欺凌的自卑并没有被根治,而是被笼罩在名为‘自傲’的笼子之下。”78年的改革开放,带来的不仅仅使新的经济制度,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从未经历过的社会冲击。制度、经济、平等、权力……这些关键词如原子弹爆炸般,摧毁了中国人脆弱的心理防线。在西方的“文明”之下,中华文明是多么渺小,微不足道。文化的自卑犹如病菌般,肆意繁殖。

       “自傲”所带来的顶峰感却是“自卑”丝毫不能取代的。那些“忽悠局”成员的做法,本质上就是这种的病态心理造成的。中国自古就有“积少成多、以小胜大”的说法。“以言语极力贬低个人的力量,从而反衬集体力量的巨大”,来满足自己无端的所谓“民族自豪”殊不知,无论多大的集体都是个体能动的体现,打压个体,培养“自卑”,实际是对自身缺陷的妥协,是对文化的亵渎。

       中华文明,源远流长。五千年的成就,世人有目共睹。如果文明是内在,那么中国人,或是说人文便是其客观的外化。我们不应沉沦于扭曲的“自傲”中,更不能绝望在对自身的“自卑”中。真正的文明,不一定是渊博的知识,不一定是悠久的历史,不一定是刻板的举止。最基本的——也应该是最主要的,一定是珍视自己的文化,尊重自己的文明。

       不要让战略忽悠,忽悠了我们自己。我们要的,不是一个无比强大的集体,也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个体。我们所追求的,是每个人都能尽力,都能奉献的社会,这就是乐观精神在当下的诠释。就像“阴阳”一般,相生相依,互相共勉。这就是文明的真正内涵的外化——物我合一,浑然天

Quin_Meow

阿巴阿巴阿巴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微信扫一扫,分享到朋友圈

战略忽悠,到底忽悠了谁
返回顶部

显示

忘记密码?

显示

显示

获取验证码

Close